食安新焦點|食物監測計劃每年測試6.5萬個樣本 預防食源性疾病維護食安

社會

發布時間: 2024/06/03 09:00

分享:

分享:

為維護食物安全,消費者和食物業應將食物安全五要點應用在日常生活中,以預防食源性疾病。食品法典委員會為食物監管系統提供了詳盡的原則和指引。食品法典委員會指出,必須有一個有效的食物監管系統,才能確保食物適合消費者安全食用,保障食品貿易能公平進行。此外,食物監測是加強食物安全和公眾健康的大規模食物監管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此系統涵蓋高風險食物的進口協議、法規及標準等上游措施,以及食物監測等下游行動,各環節互相協作。

食品法典委員會提倡採取在食物鏈各個環節進行食物檢測的方式,作為有效食物監管系統的重要原則,確保從農場到餐桌的不同階段進行監察,以期在食品供給消費者前積極找出和減低風險。食物監測措施因應各地獨有的挑戰、規管環境、對國際標準的遵從程度及發展水平而在實踐上差異很大。

本港的食物監測

食物監測涉及對食物供應鏈持續進行監察和評估,以找出和應對與食物安全相關的風險。此主動的方法有助於在潛在危害造成傷害之前識別它們,確保可迅速實行糾正措施。監測數據對風險評估和管理非常重要,可為決策提供指引,有助制定規管重點的優先順序。

在本港,食物監測計劃每年約對65 000個食物樣本進行安全測試,相等於每1 000人抽取9個樣本,抽樣率與其他司法管轄區相比屬較高。要保障市民健康,必須進行嚴密監察,在食物監測計劃發現任何不良後果時立即採取風險管理行動。

食物安全中心食物監測計劃的主要特點

食安中心全年不間斷從進口、批發及零售/飲食供應等各個層面抽取食物樣本。在邊境設立的食品管制辦事處能確保由通過不同渠道進口的食物中適時抽取樣本。此外,食安中心有系統地從批發市場、零售點、食物製造廠及餐廳抽取樣本。隨着網上購物的興起,現時部分零售樣本是購自網上平台,以反映消費者網上購物行為的變更。

食物安全中心的食物監測計劃系統監察的食物種類和潛在風險廣泛,除了顧及季節性的差異,也包含日常食品、專項食品及時令食品監測計劃。日常食品監測涵蓋主要食物類別如蔬菜、水果、家禽、水產、乳製品及蛋類,確保有關食物符合食物安全標準。專項食品監測針對特定風險,例如在鮮肉中非法添加二氧化硫或在嬰兒奶粉中發現阪崎氏克洛諾菌。時令食品監測配合文化節慶或時令飲食習慣,如於端午節期間檢驗粽子或在中秋節檢測月餅,確保這些食物在食用高峰期的食物安全。

按風險為本原則抽取樣本及選擇測試

選擇食物樣本和測試項目時,採取的是按風險為本的原則,高風險食物、以往不合格樣本、本地或海外的食物事故報告、情報及備受公眾關注的事項較為優先。食安中心定期會進行內部檢討,以應對新的法例與標準。測試範圍包括化學、微生物及輻射危害,涵蓋食物添加劑及污染物,以至病原體及輻射項目,以及抗菌素耐藥性細菌。

食物監測計劃在實行前會交予經食物安全專家委員會覆核。此外,一個工作小組負責專注應對通過網上平台購買食物所帶來的獨特挑戰,調整監測方法以適應現時的購物趨勢。這些監測行動的結果及工作小組的進展,會定期向立法會食物安全及環境衞生事務委員會彙報,以便增加透明度並持續改善食物安全措施。

食物安全中心食物監測計劃監察來自不同層面的食物,涵蓋各類食物安全範疇。

食物監測計劃如何保障食物安全?

食物監測計劃是食物安全架構重要的一環,按風險為本原則進行監察,從而確保食物安全及符合標準。食物監測計劃不但有系統地收集不同類別的食物樣本進行病原體、化學物殘餘及毒素等污染物的分析,還加強監管對法例規定的遵從和檢控不符合規定的人士。執法對配合新的規例尤為重要。此外,食物監測計劃支援風險管理和風險傳達策略,通過清晰的匯報和發布以確保市民迅速獲悉重要食物安全資訊。當樣本沒有達到安全標準時,便會通過新聞公報、社交媒體及其他平台傳達有關訊息。其他風險管理措施包括追查來源、產品回收、通報原產地及暫停進口等也會實施。此外,食安中心會定期向市民發布食物安全報告。

總括而言,食安中心通過嚴謹的監測、確保食物遵循法例規定並迅速採取行動應對不合格測試結果的任何問題,維護食物安全。此既積極又全面的方式對預防食源性疾病、保障市民健康至關重要。

TOPick與食物安全中心合作,提供最新的食物安全資訊,「食安新焦點」逢每月的第一及第三個星期一早上九時刊出,以上資訊均由食物安全中心提供。